中国网3月13日讯(记者 何珊)福建自贸区的获批,将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泉州提供全新的平台,让当地民营经济迸发新的活力。全国人大代表、永利集团官网永利集团88304官网副院长戴仲川在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表示,自贸区可以和“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对接,创造出新的经验,进一步扩大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
戴仲川介绍,福州、厦门、泉州三市都是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而自贸区包括了厦门、平潭、福州三个片区,因此海丝与自贸区从地域上来说有重叠。“设立自贸区的目的就是要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经验,特别是在政府服务方面创造出一些新鲜经验,与‘一带一路’进行很好的对接。”
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福建自贸区的建设将主要发展对台贸易和东盟贸易。戴仲川希望自贸区建设能够优化投资环境,多在创新方面下功夫,加大工作力度发展民营经济。
戴仲川说:“我相信以后会迎来民营经济发展的高潮。”
这次两会,戴仲川提交了《关于将泉州港列入全国主要港口名录的建议》,建议交通运输部将泉州港列入全国主要港口名录和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明确泉州港在全国港口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支持泉州港作为海峡西岸“主枢纽港”加快建设。
此次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为泉州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大利好消息,就是将市级层面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从过去的49个较大的市扩大至全部284个设区的市,无疑为地方立法开了一个口子。
戴仲川透露,泉州在内的不少城市多年来多次提出成为较大的市的申请,希望获得地方立法权。但自1993年来,国务院批准江苏苏州、徐州成为“较大的市”之后,批准工作随即进入停滞状态。
泉州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经济总量连续16年保持福建省第一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地方迫切感受到需要用地方立法来规范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赋予地方立法法权将有利于解决地方的实际问题,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用地方法规的形式作出一些规定,和规范性文件的效力是不一样的。”戴仲川说。
戴仲川认为,此番获得地方立法权,今后创新的力度不会比自贸区小,在民营经济和海洋经济方面会作出更多的探索。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2015-03/13/content_35046250.htm